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九江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08-18    来源: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九江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81

(此件主动公开)

九江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努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省社会经济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五年,也是九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高效协同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关键五年。《九江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以国家、省相关政策及规划为指导,按照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切实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十四五”时期九江市交通运输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为政府履行职责提供重要依据,是指导今后五年九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九江市着力改进交通运输服务,努力构建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和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开创了综合运输服务工作新局面,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截至2020年底,全市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25433公里,其中公路23996公里,铁路535公里,航道902公里。

(一)综合交通网络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公路通车总里程23996公里,其中国省道里程1785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690公里,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都九高速鄱阳湖二桥项目建成并通车。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0123.22公里,湖口县、武宁县和瑞昌市均获得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铁路方面,九江市域铁路总里程数535公里,其中高铁里程数142公里;衢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合安九铁路正在建设,昌九客专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水运方面,航道总里程902公里,一级航道里程达152公里,二级航道91公里。九江港港口完工15个码头泊位,建成九江港瑞昌港区梁公堤作业区新洋丰肥业生产基地码头、九江港瑞昌港区华中国际木业有限公司木材专用码头等,新增年设计通过能力1994.7万吨、65万标箱。

机场方面,庐山机场已完成复航工作。

管道运输方面,目前已建成九昌樟成品油输油管道110公里,原油运输管道黄梅—九江支线约12公里,天然气管道338公里,川气东送江西专线约8公里、江西省天然气管网约220公里、西气东输二线约110公里。

(二)交通枢纽建设稳步发展。

截至2020年底,九江市拥有一级客运站3个,二级客运站4个,三级客运站10个,四级客运站7个,五级客运站7个,简易站154个,招呼站5个。建有公交场站43个,停车位1298个,公交停靠站点2360个,其中港湾式公交站点371个,招呼站680个。

(三)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客运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底,全年客运量6449万人。从事省际客运运输车辆77台、市际客运运输车辆113台、县际客运运输车辆275台,出租车辆2707台。城市公交营运线路达到199条,公共汽车标准运营车数1376标台,城区所有公交车可实现扫码乘车;建制村通客车全面铺开,覆盖率达100%。全市共有12个客运站接入江西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九江至昌北机场定制客运专线开展了“车票+门票”、“车票+宾馆”等多种延伸服务。

货运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年货运量18490万吨,全市社会物流总额9068.18亿元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企业43家,营运车辆762台;从事普货运输车辆19376台,拥有车辆数在100台以上的企业有27家。

服务产业配套有力。维修企业接入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一、二类维修企业覆盖率分别达100%98%。开展出租汽车行业治理和服务品质提升行动。执行客运班线“线长制”,落实危货运输电子运单制度,推进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

(四)交通改革监管力度加强。

有序开展交管、运管、高速交警等单位联合执法行动,全市共查处各类运政案件近2000件,出动执法人员6.5万余人,检测货运车辆98万余辆,查处货运超限超载车辆2000余辆,卸载超限货物4万多吨。持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力度,2020全年共监督公路项目34400.25公里、桥梁项目111359延米。强化港口经营资质监管,取缔非法码头29座。提升危货运输管理,建成了赣北首个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中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逐项推进交通行业“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组织开展营商环境交通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

(五)绿色交通工作扎实推进。

积极响应省“三净方案”工作要求。“净空”方面,淘汰老旧柴油车4995辆,市区新能源公交车增长至376辆。“净水”方面,港口码头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管理制度,船舶污染物实现全程有效监控。“净尘”方面,加强了渣土运输车覆盖装置加装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对渣土运输车加装覆盖装置业务的维修企业改装能力进行了逐一审核认定。

努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沿江各县(市、区)共拆除非法码头7487个泊位;开展了沿江“小散低”码头整治整合提升工程,拆除沿江33个“小散低”泊位。

(六)智慧交通建设亮点突出。

建成九江市智能交通综合指挥集成平台,并成功对接公安部门天网系统,实现城区主要道路的动态监控。完成“九江市营运车辆技术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与“江西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建立全市76所驾培机构的信息台账,及时将从业资格考场视频监控与省监控指挥平台对接。

虽然“十三五”期间九江交通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市域综合交通“有而不强、联而不密、通而不便”,影响了各种运输方式组合效能的充分发挥和社会公众的获得感。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九江运输发展动能不足,须强化向东通往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向西通往长沙、武汉及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新通道。二是福银高速现状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量的增长;过江通道需要扩能,市域西部缺乏东西向高速公路联系,且缺乏普通干线公路对高速公路进行有效支撑。三是市域存在区域性铁路网空白,缺乏与沿江地区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四是九江机场周边交通不便,沿途地理环境复杂,路况较差。五是运输方式发展不均衡,铁路、水运等长距离、大运量和低排放、高能效的技术经济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六是多层次、多方式、一体化的都市城际客运交通体系尚不完善。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与需求

(一)发展形势。

九江策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着力构建循环畅通、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着力优化人民满意的运输服务供给,促进物流运输更加通畅,推动经济、城乡交通更加融合。着力强化科学高效的交通运输治理,在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法治交通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

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联动昌九工业走廊,重点打造好沿江和昌九“T”型经济带;加快沿江码头资源整合,优化港区功能配置,推进彭湖板块、赤码板块等公用码头建设,抓好货物仓储、专线铁路、专用管网和物流企业的建设,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坚持全省“一盘棋”,围绕“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全省区域发展大格局,进一步加强开放大通道及支点门户、开放平台建设,强化“南下”“东进”“长江航运”三条大通道。

以人民为中心,以广大民众的诉求和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在提供更高水平客货运输服务上再上新台阶,建立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系统;构建一体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货运物流服务系统。同时,结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全面影响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实际,推动交通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加快新基建与传统建的融合发展,为未来交通发展奠定基础。

(二)需求预测。

预计到2025年,全市客运总量约9183.34万人,其中公路客运量约7200万人次,铁路客运量约1900万人次;全市货运总量约2.5亿吨,其中公路货运量占比最大,约2.12亿吨。客货运输需求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小汽车出行占比越来越大,营运性客运出行相对缩减。

三、“十四五”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以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设交通强国、“一带一路”、交通强省、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及打造内陆开放门户等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推动九江交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高位发展。服务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服务省内区域发展战略,服务乡村振兴和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着眼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加快构建综合立体运输大通道,提升与中部地区核心城市、长三角中心城市和省内各设区市等周边地区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稳固和提升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地位。

区域统筹,融合发展。充分响应大南昌都市圈战略要求,统筹谋划区域交通一体化衔接,实现由传统的“行政区独立发展”向“面向服务区域的统一供给”转变。通过城际铁路、高快路网建设,强化都市圈各板块联系,提升整体竞争力,增强辐射能级。提升区域枢纽设施面向都市圈各板块的服务能力,强化机场、港口等区域枢纽设施与轨道、路网的衔接融合。

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将先进理念、制度、政策和科技手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推动交通运输向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发展,提升交通运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注重交通干线网络与交通枢纽节点的衔接,注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统筹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注重综合交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城镇空间、产业布局的衔接,提升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水平。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关注民生交通,注重资源公平与设施共享,满足各类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水平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行业队伍建设,提升行业文化软实力。

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技术、制度、模式和组织创新,大力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各环节,提高资源集约节约能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探索绿色交通发展道路,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优先发展绿色交通方式,引导居民绿色低碳出行。

(三)发展目标。

2025年,九江成为“连接东西、贯穿南北、辐射周边、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基本形成“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大运输”的四通八达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引领港产城协调发展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实现由强自身向强支撑转型提升。

网络覆盖通达水平显著提升。公路方面,“七纵四横三联”高速公路骨架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重要通道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八纵七横十二联”国省干线路网基本形成,至2025年,新(改)建里程约176公里,其中新增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96.7公里,新增二级公路79.3公里,国道一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27.44%;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81.98%。路面改造里程453公里,国省干线好路率(MQI85%以上。县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超过70%,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6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比例不低于75%机场方面,全面启动瑞昌机场、共青城机场、修水机场、都昌机场等6个通用机场建设及前期研究工作,支撑全省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构建和服务九江经济社会发展。铁路方面,构建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长三角城市群、海西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三纵、二横、一射、二联、二支”的高快速铁路通道,并形成联系紧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络。水运方面,形成彭泽港、城西港“双轮驱动”的集装箱运输体系;形成以瑞昌及湖口港区为主、城西港为辅的件杂货、散货码头;形成以客运和工作船舶停靠服务为重点的城东港区;鄱阳湖港区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面打造具有开放型通江达海的航运物流服务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的区域航运中心。

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一体高效。建成以九江市综合客运枢纽为主,城区客运站为辅、乡镇客运站为补充、农村招呼站为一体的客运场站体系。大力建设九江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发挥全省唯一一类水运口岸通江达海的优势,打造九江港服务全省“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优进优出”的物流枢纽中心。

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惠普优质。服务公众出行由“便其行”向“悦其行”转型,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中心城区公交方式出行占全方式出行比例达35%以上;城市公交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持续提升,无障碍设施持续改善。货物运输组织由“畅其流”向“优其流”转变,物流分拨网络和城市配送网络更加健全,基本满足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服务需求。

创新绿色平安运输发展不断加强。“两客一危”车辆和重点营运货车实时位置监测覆盖率达100%,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电子运单应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和运输站场、大型桥隧等关键节点实时状况监测覆盖率不低于70%。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期生态保护全面实施,绿色公路、绿色港口建设逐步推进,生态景观交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提高,安保设施完备、安全监管到位。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应急救援服务能力充分,反应迅速。

2035年,九江成为“快速通道完备、高速路网齐全、国省道质量优良”的全国性交通门户城市,“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大运输”的水陆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运输新格局全面形成。旅客换乘速率高效,港城货运通达顺畅,促进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形成,实现打造交通强市的目标,助力推动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成。

九江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目标一览表

类别

指标项目

2020

2025

备注

基础设施

公路

1.公路总里程(公里)

23996

24668

预期性

1)高速公路里程

690

774

预期性

2)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

1698

1791

预期性

3)三、四级公路里程

20918

22013

预期性

4)等外公路里程

690

90

预期性

2.普通国道一级及以上比重(%

18.58

27.44

预期性

3.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比重(%

74

81.98

预期性

4.县道三级以上公路比重(%

45

70

预期性

5.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重(%

47.4

60

预期性

6.普通国道优良路率(%

93.5

85以上

预期性

7.普通省道优良路率(%

87.6

85以上

预期性

水运

8.航道总里程(公里)

967

902

预期性

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

245.5

294

预期性

9.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15274.53

20000

预期性

铁路

10.铁路总里程(公里)

535

647.84

预期性

其中:高速铁路里程

142

223

预期性

运输服务

客运

11.城市公共交通站点300米覆盖率(%)

-

70

预期性

12.中心城区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

11.4

15

预期性

13.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占比(%)


100

预期性

14.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

3A

4A

预期性

货运

15.货运车辆里程利用率(%)


65

预期性

行业管理

智慧

16.普通国省公路重要节点监测覆盖率(%)

-

100

预期性

绿色

17.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占比(%)

-

100

预期性

18.交通运输CO2排放强度下降率(%

7

约束性

安全

19.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

20

约束性

本次规划从综合运输通道、综合运输网络、综合交通枢纽、基础支撑、运输服务体系、智慧绿色平安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产业发展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九江“十四五”时期并展望到2035年后市域交通布局变化。

四、打造外畅内联的综合交通通道

完善京九、九抚“双轴”通道能力。强化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高速铁路出省通道建设,完善环鄱阳湖高速公路网,提升城际联系质量与速度。加强赣粤间高速公路扩能改造,重点填补通道空白区段,推进九江与湖南、湖北省际高速铁路建设,促进九江与上饶、抚州市联合发展。

提升长江沿江通道运输能力。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联动赣江、信江等高等级航道,助力提升长江干线航道能力,大力推进沿江高铁建设,补齐至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短板。

强化武井韶、武德都、九上、常昌杭通道。重点补齐九江市域西南、中部通道空白区段,补齐铁路、高速公路短板,促进九江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地区等地的联合发展。

五、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建设高品质快速交通网。高速铁路方面,围绕打造九江“双十”字型轨道网,继续推进安九高铁、昌九客专建设,争取新开工建设咸修吉铁路和常岳昌高铁,推进长九池高铁前期研究,打造九江区域铁路枢纽地位。高速公路方面,规划形成“七纵四横三联”网格状高速公路网,按期完成武宁至通山高速公路施工建设,重点推进都九高速过湖段扩容工程、通城(赣鄂界)至铜鼓高速公路、九江绕城高速至湖北省黄梅县高速公路早日开工建设,大力推动彭泽至东乡高速公路、武宁至阳新高速公路建设;加密高速公路网,重点推进德安至武宁高速公路和瑞昌至武宁高速公路建设。开展永修至都昌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都昌段东延、福银高速南昌至庐山高速二通道和南昌至修水高速公路的前期研究工作。民航运输机场方面,加快发展九江庐山机场,重点推进建设共青城、修水、瑞昌通用机场,加快都昌、庐山西海、武宁机场的前期研究工作,基本实现通用机场兼顾通航服务的运输机场目标。

专栏1:快速交通网建设重点

高速铁路:建成安九高铁、昌九客专,争取新开工建设咸修吉铁路和常岳昌高铁,推进长九池高铁前期研究。

高速公路:按期完成武宁至通山高速公路施工建设,重点推进都九高速过湖段扩容工程、通城(赣鄂界)至铜鼓高速公路、九江绕城高速至湖北省黄梅县高速公路早日开工建设,推动彭泽至东乡高速公路、武宁至阳新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德安至武宁高速公路和瑞昌至武宁高速公路建设。开展永修至都昌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都昌段东延、福银高速南昌至庐山高速二通道和南昌至修水高速公路的前期研究工作。

运输机场:加快发展九江庐山机场,重点推进建设共青城、修水、瑞昌通用机场,加快都昌、庐山西海、武宁机场的前期研究工作。

完善高效率干线公路网。普速铁路方面,重点推进疏港铁路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及延伸线和彭泽红光作业区疏港铁路建设,增强港区货运功能;同时积极推进赣江新区与永修、共青城、德安及西海的市际轨道项目,提升大南昌都市圈网络衔接效率。普通国省道方面,优化调整九江市普通国省道公路网络布局,按照“补短板、强弱项、促衔接、提服务”的思路,建设提质升级工程、城镇过境路段工程、瓶颈路段工程、“白改黑”工程等。内河水运方面,加快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建设,补充水上服务区、公共锚地等公共服务设施。过江过湖通道方面,大力推进过江过湖通道建设,推动九江一江两岸无缝对接,规划建设9条过江通道和1条过湖通道。

专栏2:普通干线网建设重点

普通铁路:建成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及延伸线和彭泽红光作业区疏港铁路;积极推进赣江新区与永修、共青城、德安及西海的市际轨道项目建设。

普通国省道:重点推进昌九发展大道二期及过江通道工程、G351G353G316G105G530G220S221S214S218S209S406S305S401S405等国省道改造升级,至2025年,完成普通国省道新改建里程约176公里。

内河水运:完成信江(双港至褚溪河口湖区)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修河(双井至抱子石)六级旅游航道整治工程。建成九江彭泽红光水上综合服务区、骨牌洲、棉洲圩锚地等公共服务设施。

过江过湖通道:建成合安九高铁过江通道,重点推进九江至黄梅过江通道、都九过湖段扩容工程、昌九发展大道二期公路、宿松至彭泽过江通道等项目建设。开展武穴至瑞昌过江通道、九江至小池过江通道、彭泽至望江过江通道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建设广覆盖基础服务网。农村公路方面,重点加快县道升级改造,有序实施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和窄路面拓宽改造。旅游公路方面,以环庐山西海、环鄱阳湖生态休闲旅游圈为中心,提升周边旅游通道的道路等级和通行环境,真正实现九江旅游“畅、安、舒、美”。

专栏3:基础服务网建设重点

农村公路:完成县道升级改造500公里、路面宽度5米以下的通行政村窄路面拓宽改造600公里、县乡村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500公里,高标准打造300公里美丽生态文明路。

旅游公路:重点完善G316G315G220S214S209SL04等旅游通道的提升道路等级、改造路面、更改路线的建设。

六、打造一体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

(一)区域航运中心:多式联运,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

聚力大型公用码头建设,提升港口通过能力。围绕九江区域航运中心的建设目标,打造九江港综合水运母港。重点推进瑞昌港区金丝作业区码头整合提升工程、城西港区砂石集散中心码头工程、湖口港区银砂湾作业区综合码头、彭泽港区矶山作业区矶山园区公用码头等大型公用码头建设,提升九江港口通过能力,力争到2025年底,九江港货物通过能力达到3亿吨。

完善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利用长江九江段6米水深航道,保证万吨级货轮直达九江,积极推进创建赣江、信江段高等级通航条件。加快推进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及延伸线、彭泽红光作业区疏港铁路建设,适时推进城东港区石化总厂货运站铁路支线可行性研究。积极推进疏港公路施工建设,打通港区“最后一公里”,根据港区工业园、物流区的分布情况,合理衔接各园区出入口,为港区货运车辆提供优良的运输条件。

夯实航运基础,健全航运服务功能。保障九江—上海国际集装箱公共支线有序开展;开展昌九集装箱公共支线运输。大力推进“赣沪通”,九江至洋山港“天天班”、南昌至九江小支线;谋求与宁波舟山港联通,适时推进“赣浙通”,开发九江至宁波舟山港班轮航线,发展江海联运。

完善口岸平台全方面建设,促进口岸经济发展。打造江海联运长江穿梭巴士,积极推动中日“江海直达”物流项目。加强对“天天班”进口时效管理,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推动“智慧监管”。加快九江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冷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推进九江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大数据平台建设。

(二)综合客运枢纽:优化布局,加快实现零距离换乘。

九江市域范围内规划形成“41050辅”的交通客运枢纽的布局方案。

完善九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建成九江高铁枢纽工程,改造庐山站,升级改建九江站,提升九江对外形象。依托咸修吉铁路、常岳昌高铁,规划建设修水高铁站、武宁站,形成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城乡枢纽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都昌县蔡岭客运站、共青城市高铁新区交通客运枢纽、瑞昌市客运综合枢纽站等3个枢纽站的建设。

加快农村客运场站建设。加快建设永修县虬津运输服务站、瑞昌市花园客运站、武宁县扬州客运站、武宁县石门楼镇客运站等50个县乡客运场站建设。

逐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重点推进公交首末站建设,持续增加公交运力投放,实现城市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15标台目标。

(三)综合货运枢纽:促进转型,加快实现无缝隙衔接。

结合主要经济产业区、综合交通设施布局,规划九江市域形成“4410辅”的货运枢纽体系。

提升铁路货运枢纽服务能力。提升城西港区、湖口港区、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及城市其他货运需求,形成水铁一体的区域物流组织中枢,兼顾城东港区的水铁联运货运组织。利用瑞昌站、湖口站、彭泽站、修水站、德安站、共青城站、永修站服务各自周边地区的货物运输。

加快物流基地建设。重点推进九江港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物流园一期工程、九江城东农产品服务型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为开创物流业发展新局面提供支撑。

推进城乡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乡镇邮政网点、乡镇综合服务站、电商服务站等设施,健全乡镇村等物流节点体系。

专栏4: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

客货运码头:完成湖口港区洗舱站项目、城西港区砂石集散中心码头、湖口港区银砂湾作业区综合码头、彭泽港区矶山作业区矶山园区公用码头、石化芳烃项目系统配套第二油品码头改造项目、城西港区赤湖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瑞昌港区金丝作业区码头整合提升工程、彭泽港区华亿石油化工物流公用码头工程、湖口港区船舶LNG加注工程、城西港区九江市城区饮用水源保护搬迁还建安信物流公用码头工程、国家能源集团九江发电有限公司煤码头干灰泊位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促进彭泽港区矶山作业区马当散货码头工程、星子港区沙山作业区综合码头工程的开工建设。

疏港公路:完成湖口县银砂湾作业区至彭湖高速大垅出口疏港公路、湖口县屏峰作业区至三里疏港公路、彭泽县彭郎矶作业区疏港公路、彭泽县矶山作业区疏港公路、彭泽县红光至定山疏港公路、都昌县城区作业区疏港公路、庐山市环山公路至神灵湖作业区疏港公路等疏港公路的建设。

综合客运枢纽:完成九江高铁枢纽工程建设,改造完成庐山站,改建九江站,规划修建修水高铁站、武宁站,推进都昌县蔡岭客运站、共青城市高铁新区交通客运枢纽、瑞昌市客运综合枢纽站等县级枢纽站建设,加快建设永修县虬津运输服务站、瑞昌市花园客运站、武宁县扬州客运站、武宁县石门楼镇客运站等50个县乡客运场站建设。

货运物流枢纽:完成九江港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物流园一期工程、九江城东农产品服务型物流园区、湖口钢铁产业服务型物流园区、共青城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建设九江市港口型国家型物流枢纽、九江市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等物流枢纽。完善镇村物流站点的建设。

七、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支撑

增强交通运输对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支撑服务能力,统筹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服务区域重大战略。

策应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积极构建开放、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把九江打造成区域性交通门户城市。重点加强与南昌、福州、上海等城市的联系,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并围绕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交通运输效率大步提高,吸引外部资源为九江所用。加强同湖北、安徽两省沿江城市的联系,鼓励沿江县(市、区)加快与安徽宿松、望江和湖北黄梅、武穴等地的联动发展,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顺畅的集疏运体系。

(二)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强化九江、南昌两市中心城区的联动发展,加强九江区域内各县(市、区)及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对接,科学统筹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推动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加快建设九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积极培育建设修水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推进京九通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强化提升沿江水上运输通道功能,推动昌九沿线、沿江产业集群聚集、区域开发合作、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过江过湖通道建设,加强与长三角交通对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九江与沿江城市群的开放合作水平。

(三)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营全过程治理体系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督指导,履行好主体责任,推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功能,由“通达”提升为“舒安畅美”,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城乡发展。

八、推进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

深刻把握新形势对交通运输服务供给的新要求,加快形成便捷舒适的客运服务体系和经济高效的货运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打造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体系。

强化旅客联程运输发展。复航开通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深圳、海口等6个航点,推动构建通达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国内主要城市群的航线网络体系,实现与全国重要城市2-3小时的航空通达。强化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在线网、车站、客流等全方位的衔接匹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换乘”。加强推进毗邻公交发展,推进九江与瑞昌、庐山、彭泽、小池、德安等县市公交化班线常态化运行;新辟九江至南昌、景德镇、长沙、武汉、合肥等省市际长途班线。

提供高质量客运服务。推进城市公交、城乡公交网络融合、有机衔接。支持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优化,提高普速铁路服务质量。促进航空服务网络干支有效衔接,优化航班时刻资源配置,提高航班正常率,丰富航空运输产品。鼓励传统巡游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巡游车与网约车平台合作。优化调整已开通的镇村公交功能和线路走向。大力发展自驾车和房车营地,开发水上旅游,推进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

提高客运服务普惠水平。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服务水平,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加强客运服务人文关怀,推进客运场站无障碍设施改造,强化老弱病残孕等群体服务保障。

(二)构建经济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

建设高效物流运输网络。积极打造高铁动车货运基地和高铁物流集聚区,同步推进高铁枢纽经济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完善物流基地、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四级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完善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公转水”重点项目建设。建设水运为纽带的江海联运、江河联运、水铁联运、水公联运的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实现九江至上海、重庆“天天班轮”常态稳定运行,加强对接、开通中欧班列的力度。

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加快健全生产、运输、仓储、流通、配送全链条流通网络,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流通体系。建设区域性物流园,规划建设城西赤湖临港物流园区、城东彭泽临港物流园区,完善港口码头、疏港铁路、疏港公路等设施。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冷链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使用标准化运载单元以及轻量化、新能源等节能环保冷藏保温车型。

强化枢纽和物流节点协同。加强九江港与上海物流枢纽水路运输、重庆港集装箱业务、上海重庆两地汽车滚装运输业务协同,与南昌港水水中转业务协同,与南昌空港保税贸易业务协同。整合既有铁路货站资源,加强跨区域运输,适应新形势下区域内运输需求。合理定位公路物流节点功能,确定各个公路物流园区的定位与功能划分。

(三)健全创新优质的运输服务体系。

着力推进装备技术现代化。加大对老旧重型客货运车辆报废更新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购买科技含量高、技术性能好、高效低耗的专用车辆。

持续维修行业高品质发展。推动九江市“传统汽修”向“互联网+汽修”转变,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方式开拓汽修后市场。持续推进机动车维修连锁品牌发展,积极谋划汽车维修企业集中化布局。注重本地连锁快修品牌的培育,深化建设“绿化汽修”。

大力提升驾培服务水平。开发推广移动终端“智慧驾培”APP,拓展学车人的合法、正规学车渠道。谋划建设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基地,持续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九、推进智慧绿色平安交通的建设

(一)重点提升智慧交通水平。

建设九江航运中心信息化平台。聚焦九江航运中心信息化建设要求,规划建设平台为“一中心九系统”,集航运咨询、航运交易、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航运大数据等功能于一体。

推动基于交通大数据平台的深度应用。基于大数据的交通路网、复杂天气、事故、突发事件等动态分析,协助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交通网络通行情况,提高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效率,同时为广大民众交通出行提供便利。

优化智慧出行服务系统。基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强公交运行监测,实现公交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智慧公交系统的建设,实现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的智能化,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加强各类出行服务信息的融合应用,根据出行需求灵活定制提供全程化一体化信息服务。倡导“出行即服务(MaaS)”理念,谋划推动打通多种交通方式的壁垒,推动利用同一APP覆盖所有交通方式的查询、下单和支付等功能。

实施智慧物流发展战略。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物流互联网,引导基础设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建设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物流企业信息开放体系和机制,强化物流信息开放共享。

强化行业治理整合能力。建立健全与大数据驱动行业治理相匹配的机制和环境,完成九江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以及九江运政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促进移动巡查、线上执法、源头检查等功能的整合、联动,完成货物装载源头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国省干线公路巡查系统优化、交通运输行业移动应用平台建设。

强化基于大数据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把握交通运输的发展态势和内在规律,充分利用高分遥感广域覆盖、图像更新较快等技术特点,开展在交通规划、建设监测、行业执法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二)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发展。

积极响应低碳交通建设要求。按照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碳中和、碳达峰的要求,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落实到交通运输各环节。

支持发展低碳型交通制造产业。积极支持市内相关科研院校和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低碳货车、绿色船舶等交通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充分发挥九江区位优势,吸引一批成长空间大、聚集能力强的交通制造企业落地落户,打造交通制造产业链。

打造低碳型智慧园区。引入优质绿色高端装备产业链项目,构建绿色高端装备“云产业园”。建设园区能源智慧管控平台,建设分布式新能源自供体系,实现园区能耗用户新能源供能占比超过25%。加快推进瑞昌经开区创建低碳智慧示范园区、共青城市高新区创建“碳中和”示范园区,到2025年,力争全市所有园区建成低碳智慧园区。

构建低碳型交通体系。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引导更多公众选择公共交通。提高班线客车、货运车船实载率。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高效运输组织方式,推广船舶节能驾驶技术、港口装卸设备节能操作技术。建立运输企业节能管理制度。

加大节能环保车型和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车辆,继续加大新能源车的购置力度,完善新能源交通系统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开展柴油货车污染防治与管控对策研究工作,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进一步推进内河LNG船舶新建和改造,积极推广新能源纯电动船舶,加快推进高等级航道加气、充(换)电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三)持续提高平安交通能力。

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制定不同级别的养护站场规划标准,加大大中修工程实施力度,及时对路面病害、水毁情况进行有效处治,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及时清除路面障碍物、路边堆积物。

重视农村公路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及平台建设。强化资金保障对安防设施的建设维护,建立各类各级专项资金补助。完善农村公路安防工程管理机制及设计标准,尤其是低等级农村公路、重点路段、关键节点的安防工程实施技术标准。加快实施危桥加固改造工程,完善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改革,落实乡镇政府在路域环境整治中的主体责任。

强化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公路方面,为提高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保障能力,筹备区域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建设。水路方面,加强水上交通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新建九江长江水上搜救基地和鄱阳湖水上搜救海事基地。

推进交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健全监督和问责机制,构建自我检验、自我修复、自我优化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中介服务、专家咨询等全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

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强基础设施养护管理。

公路养护管理。加大市、区两级财政对公路养护的投入,将公路养护领域从“直接提供”转由向社会“购买服务”。探索普通公路建养一体化、周期性养护总承包等新型专业化养护组织模式,开展大流量路段“集中养护”试点工程。探索和研究应用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大交通量道路基层的快速维修材料和技术。鼓励服务区、停车站与加油站、汽修厂、旅客集散中心、社会停车场等其他社会服务设施用地相结合改造建设。

水运养护管理。优化调整航标配布,保证设标水深和设标宽度。加大维护性疏浚力度,通过工程措施维持和改善航道条件。积极整治航道建筑物,对技术状况不良的整治建筑物采取必要的维修或局部改善等维护措施,以保证其发挥正常作用。在航道维护水深计划细化、采用信息化手段测量定位航标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六化”建设与创新航道管养。

(二)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

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思想宣传,切实把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交通建设全过程。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贯彻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提升监管能力水平,大力推行联合抽查、行政检查监测点和“一案一码”制度,依托平台加大路政治超、非法运营查处等行政执法监督巡查力度,提升“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效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子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并规范内部办理程序。抓好市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办理程序,优化办理流程,完善办事指南,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交通执法队伍管理。建立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规定》,坚持执行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条件,把好入门关;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和程序,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坚决杜绝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行使执法权;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年审、考核、评议、奖惩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树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形象。

十一、引导交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一)全力推进枢纽经济发展。

以交通枢纽平台为硬件载体,以聚流和辐射为重点,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对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进行支配,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增强九江市港口型国家物流门户城市承载能力为目标,以区域航运中心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港口码头、疏港公路、疏港铁路、过江过湖通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流通体系。

(二)积极培育综合交通产业。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运输服务与前后向、上下游关联紧密产业的协同联动,促进形成“运输服务+”跨界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运输服务与制造业、流通业、旅游业联动发展。

十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与国家“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九江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一致,与九江市社会环境、城镇体系、产业体系等领域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相协调,主要任务和规划项目满足九江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的管控要求。《规划》涉及的铁路、公路、机场、港航、城市轨道和枢纽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以及相关运输生产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总体上控制在有限的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的范围之内。此外,根据生态环境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的规定,《规划》不会对九江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多样性产生明显影响。

(二)环境保护对策。

坚持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严格执行国家和部省生态保护相关政策,最大程度地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在规划实施中,认真调查论证路线走向与地表水系相互关系,宜桥则桥、宜隧则隧。加强施工期和运营期水污染防治,合理用水、弃水。加强对旅游资源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尽量减少和避免对旅游资源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破坏。严格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尽量避让声敏感目标,对可能产生声污染的路线线位重点关注,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尽量降低噪声影响。在运营阶段做好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鼓励采用清洁能源,大力推广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在项目建设前期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注重部门间密切协调,在强化环境保护的同时,高度重视交通生态改善和社会稳定。

十三、保障机制及政策措施

(一)明确组织领导。

交通运输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部门间的横向交流和密切配合,提高交通管理整体水平。

(二)强化政策支持。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部署,积极配合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市场管理、交通执法、农村公路管养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对接合作,加强九江市与周边县市间在交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合作。三是推动完善交通运输政策,制定适应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的相关文件。四是探索新型行政管辖政策,强化九江区域性航运中心的地位,突出九江在长江中下游区域的“明珠”地位。

(三)落实资金保障。

一是积极争取部省市资金补助。统筹谋划九江市重点建设项目投入,最大力度争取省资金支持。争取市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公共交通等交通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二是强化对交通建设项目的规范与管理。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优化交通投资分配,统筹交通投资项目排序计划,以有限的建设资金获取尽可能大的投资效益。三是积极探索其他投融资渠道,特别是PPP模式、REITs模式在未来九江市交通建设中的作用和可能性。

(四)强化用地保障。

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的沟通协调,保障公益性交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树立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加快全市交通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资源的保护,努力建立和谐的交通运输体系。

(五)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交通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需要以及交通建设新环境、新任务的发展需要,分专业、分层次、有计划地搞好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并适时视情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交通运输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加快推进运输行业诚信制度化建设,完善诚信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交通运输新型监管机制。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以及“四好农村路”、“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等系列重要论述。全面梳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职责,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优化完善工作流程,衔接对应好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促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平稳步提高。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努力引领新常态。

(七)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转变应急管理理念。建立协调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优化完善信息公开与监测预警机制。推进市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市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